希盟丹州主席胡山慕沙指出,他将向财政部及教育部建议,申请70万令吉拨款,作为道北育智华小兴建四层楼新校舍的第三期工程建筑费,以让有关新校舍可顺利竣工。
他说,道北育智华小创校至今已有102年历史,是吉兰丹州内最古老的一所华小,甚至比拥有100年历史的哥打峇鲁中华华小还要悠久。
胡山慕沙指出,该华小的发展是越来越好,因此各造都有责任给予这所华小协助。
他今日联同诚信党丹州主席旺拉欣等巡视道北育智华小的四层楼新校舍工程进展后,如是指出。出席者包括道北育智华小董事长龚照发、家协主席黄贞进及校长卢爱卿等。
他希望中央政府可批准上述附加拨款予道北育智华小。
新校舍惠及525学生
他指出,道北育智华小四层楼新校舍于去年1月15日动工,预料将在今年3月15日竣工。若新校舍如期竣工,该校525名学生将从中受惠。
另一方面,旺哈欣说,目前该校面对课室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5个班级的学生近130人,每天须步行到附近的格拉布浪国小借用课室上课。
道北育智华小自2012年开始,饱受课室严重不足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2013年,校方正式向教育部申请增建新校舍,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2014年,由于泰裔及巫裔学生人数持续上升,校方虽把所有特别室都转为课室,但依然缺少5间课室。校方多次向教育部呈交兴建四层楼校舍计划书,当时的预算建筑费是220万令吉。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校方通过丹州教育局,向学校对面的格拉布浪国小,借用课室。
该校逾百名学生及老师,从此踏上了每趟步行350公尺,日晒雨淋的“征途”。
若遇上雨天、道路交通阻塞,学生无法越过马路,上课深受影响。学生与教师每天来回4至6趟,不但影响学业,学生安全更受到威胁。
不敷70万建费
,首相署终于批准,由教育部拨款育智华小的新校舍申请,总额为150万令吉,分两阶段汇入董事会户头,每阶段各75万令吉。
由于消费税及销售税的因素,此时的建筑费已超出220万令吉预算费,导致该校尚缺70万令吉建筑费。
龚照发冀张念群到访了解问题
道北育智华小董事长龚照发希望,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可亲自到访育智华小,了解学校所面对的困境。
他说,胡山慕沙是首名踏入丹州华小的希盟领袖,并期盼胡山慕沙可为该校捎来好消息。
他感谢胡山慕沙指,会尽量协助该校,向中央政府申请拨款,以助完成四层楼新校舍工程。
丹州历史最悠久华小
学生逐年增 课室不够用
道北育智华小家协主席黄贞进说,该校四层楼新校舍目前已完成首期和第二期工程,第三期工程建筑费却苦无着落。
倘若第三期经费无法及时解决,建筑工程无法依时完成,将严重影响学生上课。
他说,育智华小创校至今有102年,是丹州历史最悠久的华小、也是华文教育发展的摇篮,学生人数是逐年增加,不过去面对苦无教室的问题。
他表示,今年该校共有525名学生,包括两班学前班的学生。其中泰裔占58%、巫裔26%、华裔15%及印裔1%,学校的架构真正反映了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的社会。
他强调,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是育智华小的办校理念。育智华小以其良好纪律的口碑,成了友族家长的首选,并设法将孩子送到育智华小就读。